车尔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栏观点

文章内容

尼尔斯玻尔奥运会_尼尔 东京奥运会

tamoadmin 2024-06-18
1.当过“国脚”的科学家,玻尔是如何“大球”“小球”两开花的呢?2.哪个国家队足球队守门员,同时也是个量子物理学家?3.你不知道の尼尔斯·玻尔4.尼尔斯·玻尔的

1.当过“国脚”的科学家,玻尔是如何“大球”“小球”两开花的呢?

2.哪个国家队足球队守门员,同时也是个量子物理学家?

3.你不知道の尼尔斯·玻尔

4.尼尔斯·玻尔的人物生平

尼尔斯玻尔奥运会_尼尔 东京奥运会

该人物会德语。

尼尔斯玻尔是丹麦物理学家,1885年10月7日出生于哥本哈根。他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原子结构学说之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氢原子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并提出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

他在哥本哈根大学读书期间,为了能够听懂并和德国的物理学家交流,自学了德语。

当过“国脚”的科学家,玻尔是如何“大球”“小球”两开花的呢?

姓名: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

别名:尼尔斯·波尔

性别:男

国籍:丹麦

出生地:丹麦哥本哈根

出生日期:1885年10月7日

逝世日期:1962年11月18日

职 业:学者,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哥本哈根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信 仰:路德宗

主要成就:哥本哈根诠释;玻尔模型;诺贝尔物理学奖(1922年);富兰克林奖章(1926年)

代表作品:《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原名: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享年77岁),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哪个国家队足球队守门员,同时也是个量子物理学家?

 尼尔斯·玻尔是丹麦人,出生于1885年10月7日的哥本哈根,他的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母亲则是富有犹太人家庭的**,可以说玻尔的家庭条件非常的优秀,因此他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由于玻尔的父亲和母亲对科学非常的感兴趣,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玻尔自小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为了培养他的动手能力,甚至为他购入昂贵的车床和工具,而聪明的玻尔也很快就掌握了其用法,甚至家里的一些东西坏了他都可以给修好。

玻尔还和爱因斯坦是很好的朋友,他提出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因此他也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而他与爱因斯塔的辩论也从这开始了。爱因斯塔提出很多颇具想象力的臆想实验来寻找玻尔理论中的错误和矛盾,但玻尔每次都能利用自己的理论反驳爱因斯坦。可以说在玻尔理论的完善过程中,他与爱因斯坦的“辩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虽然两人常常“争论”,但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深厚友谊。在1922年秋天的时候协会决定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玻尔,同是协会也破例发表授予爱因斯塔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消息让他非常的高兴,因为他认为爱因斯坦早该获得诺贝尔奖的。

在玻尔获得诺贝尔奖时候,丹麦的大部分报纸采用的标题却是:《授予著名足球运动员尼尔斯·玻尔诺贝尔奖》。这个标题很有意思,没想到这个杰出的科学家居然还是个足球运动员。玻尔从小就非常喜爱足球,甚至一度和弟弟哈那德一起参加职业的足球比赛。玻尔后来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很快就成了大学足球俱乐部的守门员,他有时会在足球场上一边守着球门,一边用粉笔在门框计算着公式。根据丹麦AB队的记载,曾经在一场与德国特维达队的比赛中,德国队员在外围一脚远射,而玻尔却在门柱旁因为一道数学难题陷入沉思,从而没能拦住足球,措失一分。在大学即将毕业时,因为足球俱乐部的成绩优秀,立下功劳的玻尔也自然顺利入选国家队,成了名副其实的“国脚”。

不管是“大球”(足球)的成绩还是“小球”(原子)的贡献,玻尔都用他自己行动为历史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不知道の尼尔斯·玻尔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界人才辈出,群星闪烁,而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爱因斯坦,他成为人类智力高峰的标志。他的名字是如此熠熠生辉,以至于与他并峙的另一座“高峰”很少被普罗大众所知。

这座“高峰”就是丹麦人民的骄傲、量子力学之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

玻尔(网络图)

大智若愚的童年

1885年10月7日,玻尔生于哥本哈根,父亲克里斯丁·玻尔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母亲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玻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并十分热爱足球运动。相比敏捷的思维,玻尔却有点笨嘴拙舌。有一次,弟弟哈罗德提议玩“互相打击”游戏,伶牙俐齿的哈罗德直说得哥哥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招架不住的玻尔央求弟弟不再说了。轮到玻尔打击弟弟时,只见他双唇紧闭,面容严肃,经过几分钟的认真思考,终于挤出一句话来“你衣服上有块脏印儿”。此话一出,弟弟差点笑得背过气去。

与笨嘴拙舌有一拼的还有写作。在写《散步》作文时,经常和父亲一起散步的玻尔写到:“我和父亲到港口散步,看到了船在装货和卸货。”全篇作文只有这么一句话!但玻尔却极为满意,觉得精简至极。更绝的是一篇《自然力的日常利用》作文,玻尔认真考虑后,以“我家不使用自然力”一句话完成了作文。

除了言语、笔头笨拙之外,玻尔还很较真。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让大家画自己家的房子。画了一会儿,玻尔突然要求回家,老师问他为什么,玻尔认真地回答:“回去数围墙的柱子。”后来大家发现,玻尔画中的柱子果然与他家实际的柱子一根不差!

玻尔在授课(网络图)

科学家球星

玻尔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踢足球。18岁考进哥本哈根大学后,很快就成为大学足球俱乐部的明星守门员,后来还成为当时丹麦豪门AB队的门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经常在足球场上一边心不在焉地守着球门,一边倚在门柱上思考,或用粉笔在门框上排演着公式,结果,原本一个简单扑救就可以搞定的球却轻松进了球网,让对手大获全胜。

足球守门员(网络图)

1911年,在玻尔博士论文答辩时,丹麦国家足球队全体队员出席,他们承认听不懂玻尔的讲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来助威。1922年,玻尔获得诺贝尔奖时,丹麦媒体普遍采用的标题是《授予著名足球运动员尼尔斯·玻尔诺贝尔奖》。后来,玻尔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原子物理研究,他也没有忘记心爱的足球,业余时间仍坚持参加足球训练或比赛,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科学家球星”。

世界闻名的“哥本哈根精神”

1921年,玻尔拒绝了恩师卢瑟福的工作邀请,创建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并任所长。这个研究所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如海森堡、狄拉克、泡利等,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哥本哈根学派”,这个学派在形成和发展量子力学理论体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除玻尔外,这个研究所还有9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61年,他的学生朗道问他吸引那么多才华横溢年青人的秘诀是什么,他淡然回答:“只是因为我不怕在年青人面前承认自己的愚蠢和无知。”

玻尔恩师卢瑟福(网络图)

更为宝贵的是,玻尔还创造了“哥本哈根精神”——这是一种平等自由讨论和紧密合作的学术气氛,传记作家穆尔这样总结哥本哈根精神:“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直到今日,“哥本哈根精神”仍然是物理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尼尔斯·玻尔的人物生平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多么幸运,今晚照在我身上的这一丝月光,一百年前,也曾经照在那个沉迷在量子力学中的物理学家身上。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

(丹麦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很多人喜欢上玻尔,是因为他对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我喜欢上玻尔,是因为生活中那个真实纯粹又可爱的他。

玻尔总是把自己收拾得一丝不苟,给人一副温文尔雅的形象,说起话来语速也很慢,甚至还带点口吃。

但在科学问题上,他一旦较真起来却毫不含糊,说话反倒非常流利,所向披靡。

玻尔一生参加的辩论无数,一个理论就能跟别人辩上个好几年,甚至是一生。

与自己的徒弟海森堡在“互补原理”上就争论了两年,即使到最后,答案都无法完全统一。

海森堡曾这样形容玻尔:“他在争论的对手面前不肯退后一步,而且有丝毫的含糊不清,他都不能容忍。”

不过说起辩论,玻尔的一生之敌非爱因斯坦莫属。

爱因斯坦与玻尔分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最出名的一对天(C)才(P)。

从他们1920年第一次见面起,两人在认识上就发生了分歧。

这句经典的对话,便是这场论战的开端与往后争论的核心。

不过就算他们终生都在争辩,但却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谊。

玻尔曾这样评价与爱因斯坦的争论,认为这是自己“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而爱因斯坦则也这样评价玻尔:“他将大胆和谨慎两种品种难得地融合,无疑是我们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在一堂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大家画出自己家的房子。

画着画着,玻尔便向老师打报告说要回家,原因竟是“我实在不记得家里围墙有多少根柱子了。”

随着年龄增长,玻尔这种接近“死心眼”的耿直,也开始让他成为一个酷爱挑错的学生。

刚上小学不久,玻尔就敢公开叫板,指出教材中的错误,经常弄得场面十分尴尬。

大一时,玻尔就在与哲学家霍夫丁教授的谈笑风生中,多次指出他逻辑学教材中不合逻辑之处。

不过,霍夫丁教授倒是非常乐意接受批评,甚至还对玻尔严密的逻辑推理大为赞赏。

但批评的意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欣然接受。

玻尔在“电子之父”J.J.汤姆森面前的直言不讳,就曾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那时电子虽然已经被发现,但是人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还一概不知。

J.J汤姆森提出了一种“葡萄干蛋糕式”的原子模型,在历史上得到较长时间的认可。

这些带负点的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实心蛋糕上。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原子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和外面围绕的电子组成。

而当时的玻尔,也发现了汤姆森的模型中有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第一次见面,玻尔就拿出J.J汤姆森所著的论文,用生涩的英文指出了里面的几处错误。

汤姆森四年前才刚获得诺奖,德高望重,完全看不懂玻尔这是什么操作,场面几度陷入尴尬。

不过耿直的玻尔哪知尴尬为何物,临走时还请汤姆森看自己的论文,希望汤姆森能帮自己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刊物上。

后来,玻尔的论文当然被不置可否地束之高阁。

那段时间的他也备受冷落,度过了阴郁的半年。

有一次玻尔参加一个人家里的聚会,每个人都有一杯酒,但是别人忘了给玻尔的酒杯里倒酒。玻尔一边跟人谈论自己的原子理论,一边拿起空杯来喝酒。他喝了三次之后,旁边一个朋友再也看不下去了,说“你在喝什么啊?”

玻尔这才看了看酒杯,说:“我也奇怪呢,这酒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眼前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

朗道:老师,您有什么秘诀能使这么多青年理论家如此热衷地聚集在您那里?

玻尔:没有什么秘诀,只有一点是清楚的,我不怕在年轻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

是的,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个谦逊、严谨、专注的科学家。

1885年10月7日,玻尔生于哥本哈根,父亲克里斯丁·玻尔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母亲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爱好足球,曾经和弟弟哈那德·玻尔共同参加职业足球比赛。

1903年,18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

1907年,玻尔以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得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的金质奖章,并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分别以关于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去英国学习,先在剑桥J.J.汤姆孙主持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几个月后转赴曼彻斯特,参加了曼彻斯特大学以E.卢瑟福为首的科学集体,从此和卢瑟福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关系。

1912年,玻尔考察了金属中的电子运动,并明确意识到经典理论在阐明微观现象方面的严重缺陷,赞赏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电磁理论方面引入的量子学说。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

1913年初,玻尔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时,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研究原子结构,通过对光谱学资料的考察,写出了《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的长篇论著,提出了量子不连续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按照这一模型电子环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外层轨道比内层轨道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较外层轨道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果外层轨道的电子落入内层轨道,将释放出一个带固定能量的光子。

191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

1917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1920年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在此后的四十年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

1921年,玻尔发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长篇演讲,阐述了光谱和原子结构理论的新发展,诠释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对周期表中从氢开始的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作了说明,同时对周期表上的第72号元素的性质作了预言;

1922年,第72号元素铪的发现证明了玻尔的理论,玻尔由于对于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所在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也在二三十年代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

1923年,玻尔接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了许多中子诱发的核反应。玻尔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

玻尔认识到他的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只是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的混合。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描述微观尺度的量子过程的基本力学。为此,玻尔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即宏观与微观理论,以及不同领域相似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互补原理指出经典理论是量子理论的极限近似,而且按照互补原理指出的方向,可以由旧理论推导出新理论。这在后来量子力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玻尔的学生海森堡在互补原理的指导下,寻求与经典力学相对应的量子力学的各种具体对应关系和对应量,由此建立了矩阵力学。互补理论在狄拉克、薛定谔发展波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在对于量子力学的解释上,玻尔等人提出了哥本哈根诠释,但遭到了坚持决定论的爱因斯坦及薛定谔等人的反对。从此玻尔与爱因斯坦开始了玻尔-爱因斯坦论战,最有名的一次争论发生在第六次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提出了后来知名为爱因斯坦盒子的问题,以求驳倒不确定性原理。玻尔当时无言以对,但冥思一晚之后发现巧妙的进行了反驳,使得爱因斯坦只得承认不确定性原理是自洽的。这一争论一直持续至爱因斯坦去世。

1937年5、6月间,玻尔曾经到过中国访问和讲学。期间,玻尔和束星北等中国学者有过深度学术交流,玻尔称束星北是爱因斯坦一样的大师。束星北的文章《引力与电磁合论》《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非静力场解》是相对论早期的重要论述。

1939年,玻尔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丹麦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3年玻尔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往瑞典。

1944年,玻尔在美国参加了和有关的理论研究。

1945年,玻尔回到丹麦,此后致力于推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1947年,丹麦政府为了表彰玻尔的功绩,封他为“骑象勋爵”。

1952年,玻尔倡议建立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并且自任主席。

1955年,玻尔参加创建北欧理论原子物理学研究所,担任管委会主任。同年丹麦成立原子能委员会,玻尔被任命为主席。

1962年11月18日,玻尔因心脏病突发在丹麦的卡尔斯堡寓所逝世,享年77岁。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画了当年爱因斯坦那个光子盒的草图。

1965年玻尔去世三周年时,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被命名为尼尔斯·玻尔研究所。1997年IUPAC正式通过将第107号元素命名为Bohrium,以纪念玻尔。

其子奥格·尼尔斯·玻尔也是物理学家,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